首页 > 新闻中心 > 合作案例

2013湘潭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来源:华体会官方网页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4-01-15 15:47:36

  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联合消灭了知氏,晋国的政权和大部分土地就控制在这三家手中。晋君只保有绛和曲沃两小块土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晋国名存实亡。公元前376年,韩、赵、魏灭晋侯,而三分其地。

  又称“北京政变”、“祺祥政变”。1861年(辛酉年)那拉氏为夺取清朝最高统治权而在北京发动的宫廷政变。1861年8月咸丰病死在热和行宫,皇子载淳即位,端华、肃顺等八大臣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定明年改元为祺祥。那拉氏与恭亲王奕昕秘密策划废除大臣辅政。11月,奕昕控制北京的军队,乘皇室回京时机,将端华、载垣、肃顺杀死,拥护慈禧“垂帘听政”,废除祺祥年号,该称同治,史称辛酉政变。

  1905年资产阶级成立的革命政党。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其前身是华兴会和兴中会,除此之外还有复兴会、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参加。其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其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为其总理,黄兴为副总理。1912年改组为。

  土改运动是围绕同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来进行的,这一个文件中明确地规定了土改方针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惜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并同时强调在运动中提升农民的组织程度和思想觉悟,把土改有秩序有计划地进行下去。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此后,全国各地立即掀起了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直到1978年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的召开,这一运动才宣告停止。知识分子上山下乡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不仅使大批青年失去了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而且耽误了他们学习和创造的宝贵时光,为国家现代化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人为地加剧了社会的不安定性。

  公元前6世纪雅典执政官梭伦推行的改革。改革背景是贵族与平民斗争激烈。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全权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颁布《解负令》,解除平民债务及因负债而遭受的奴役;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之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设立新政权机构四百人会议;颁布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法规。梭伦改革把雅典引上了建立奴隶制民主政治和发展工商业的道路,为雅典后来的繁荣与强大奠定了基础。

  古罗马与迦太基争夺地中海西部统治权的战争。罗马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于公元前264-前146年与地中海强国迦太基之间共发生三次战争,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故名。第一次、第二次布匿战争是作战双方为争夺西部地中海霸权而进行的扩张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则是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通过布匿战争,罗马彻底击败迦太基,夺得西地中海的霸权。

  16世纪中期英国国教内部的改革运动。因主张清除英国国教会内残留的天主教旧制和繁文缛节,提倡勤俭清洁的简朴生活,故名。清教运动的发动者为卡特赖特,分为温和派与激进派。前者提倡从国教会内部改革,以实现净化教会为目的,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后者主张采用长老制,简化仪式,放弃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在政治上提倡共和制。清教运动对英国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通常指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有纳税义务的人构成的等级。与那些不纳税、享有封建特权的人构成的第一等级(僧侣)和第二等级(贵族)相对立。具体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小商贩、城市贫民和资产阶级等,占法国全国人口的95%以上。均属被统治阶级,负担国家的各种赋税和封建义务,没有一点权利。13O2年出席国王腓力四世召开的第一次三级会议,但出席的代表是富有者,即后来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在第三等级中经济上最富有,政治上最成熟,居于领导地位。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资产阶级领导的第三等级已成为反封建的主力军。

  拿破仑一世对英国实行的战争封锁体系。拿破仑在特拉发加海战被迫放弃侵英计划后,转而对英实行经济封锁,以切断英国对反法同盟的经济支持,确保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为此,法国于1806—1807年先后颁布数条敕令,禁止同英国及属地进行贸易往来。大体系几乎囊括整个欧洲大陆。这一政策虽给英国造成了严重困难,但英国实施的反封锁亦给法国和大陆各国导致非常严重后果。随着法军军事优势的丧失,大体系于1812年后逐步瓦解

  在两千余年封建历史中,“农本商末”观念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主调,由此形成“重农抑商”政治方针是古代统治者惯行的基本治国之策。自战国时形成“奖耕战”、“抑商贾”政策始,秦汉后“重农抑商”、“崇本抑末”渐成国策,到宋元“专卖”法乃至明清“海禁”,均是重农抑商政策之表现。“重农抑商”、“农本商末”政策深深制约和影响中国历史。

  “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具体表现 法律的内容必然为经济形态所决定,当“农本商末”观念被统治者信奉以后,作为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体现的抑商之法应运而生。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李悝变法、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

  (一)代表人物与主张。(1)19世纪70—90年代,随着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出现了反映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早期维新思想。他们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其代表性著作分别为《锼园文录外编》《筹洋刍议》《适可斋纪言纪行》《盛世危言》。他们的思想主张并不完全一致,但具有共同的政治倾向。他们主张向西方国家学习,要求实行某些政治经济的改革,希望使中国变成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

  (1)早期维新派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爱国思想。他们谴责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特别是对其中规定的片面的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等条款,表示了极大的不满,认为这些规定给中国带来无穷祸害。

  (2)早期维新派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把中国逐步变成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认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是造成中国贫弱的主要原因。从而主张中国不但应当讲求武备,加强国防,以抵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兵战”,而且必须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

  (3)早期维新派具有一定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民主思想,主张革新政治,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马建忠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王韬介绍了西方国家“君主”“民主”“君民共主”三种政治制度,认为“君民共主”制度最善; 薛福成介绍了英国资产阶级议会中的两党制;郑观应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则明确提出在中国实行议会制的主张。除上述改革主张外,早期维新思想家们还在教育、军事、外交等方面提出不少改革意见。

  (二)影响。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后的政治心态和要求。然而他们毕竟刚刚从封建营垒中转化而来,还难以摆脱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由于早期维新思想家们的宣传、呼吁,改革中国的要求逐渐形成为一股新的社会政治思潮,为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思想先导作用。

  启蒙运动开始于英国,逐渐扩展到法国、德国以及全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们反对上帝和宗教迷信、批判中世纪的经院哲学;经济上主张以自由放任对抗封建官僚机构的束缚,政治上以社会契约论否定王权神授,主张建立君主立体或民主共和政体,限制王权,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提倡法治,反对人治。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洛克、霍布斯等,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德国的席勒、歌德等。

  启蒙运动所反对的是封建专制主义,所追求的是自由平等。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宣传的带有辩证性因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解放思想并敢于否定一切腐朽事物的勇敢精神,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些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也为法国大革命和随同而来的欧洲革命高潮奠定了思想基础。

  (1)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启蒙思想家们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2)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推动了法国以及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原则得到广泛传播,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5)在启蒙运动中,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及其代表作,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

  (6)启蒙运动还陆续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全世界军民死亡6000多万人,消耗军费13000亿美元,物资损失42700亿美元。但是以反法西斯力量的胜利而告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人类文明,恢复了世界和平。

  (一)战争彻底地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政治力量的重大变化。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战败,英、法势力被削弱,欧洲尤其是西欧在国际事务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与欧洲地位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兴起。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和军事强国,并在政治上把西欧、美洲和日本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苏联虽然在经济上逊于美国,但在军事和政治上十分强大,是战后唯一有力量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于是以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代替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旧的国际政治格局。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又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速发展的催化剂。 这一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运用国家的力量把资本主义经济纳入战时轨道, 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巨大发展,如对整个经济生活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 机制,国家军事订货的规模空前庞大,国家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大幅上升等,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迫切的军事需要,使交战各国倾全力去发展相应的制胜武器,从而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例如,的制造引发了一场能源革命;火箭技术的发展打开了人类进入太空的大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导致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一系列欧亚国家走上社会主道路创造了条件,战后社会主义超越一国范围而成为世界体系。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使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参加了这场正义战争,从而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亚非拉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加快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联合消灭了知氏,晋国的政权和大部分土地就控制在这三家手中。晋君只保有绛和曲沃两小块土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晋国名存实亡。公元前376年,韩、赵、魏灭晋侯,而三分其地。

  又称“北京政变”、“祺祥政变”。1861年(辛酉年)那拉氏为夺取清朝最高统治权而在北京发动的宫廷政变。1861年8月咸丰病死在热和行宫,皇子载淳即位,端华、肃顺等八大臣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定明年改元为祺祥。那拉氏与恭亲王奕昕秘密策划废除大臣辅政。11月,奕昕控制北京的军队,乘皇室回京时机,将端华、载垣、肃顺杀死,拥护慈禧“垂帘听政”,废除祺祥年号,该称同治,史称辛酉政变。

  1905年资产阶级成立的革命政党。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其前身是华兴会和兴中会,除此之外还有复兴会、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参加。其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其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为其总理,黄兴为副总理。1912年改组为。

  土改运动是围绕同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来进行的,这个文件中明确地规定了土改方针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惜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并同时强调在运动中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和思想觉悟,把土改有秩序有计划地进行下去。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此后,全国各地立即掀起了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直到1978年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的召开,这一运动才宣告停止。知识分子上山下乡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不仅使大批青年失去了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而且耽误了他们学习和创造的宝贵时光,为国家现代化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人为地加剧了社会的不安定性。

  公元前6世纪雅典执政官梭伦推行的改革。改革背景是贵族与平民斗争激烈。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全权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颁布《解负令》,解除平民债务及因负债而遭受的奴役;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之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设立新政权机构四百人会议;颁布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法规。梭伦改革把雅典引上了建立奴隶制民主政治和发展工商业的道路,为雅典后来的繁荣与强大奠定了基础。

  古罗马与迦太基争夺地中海西部统治权的战争。罗马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于公元前264-前146年与地中海强国迦太基之间共发生三次战争,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故名。第一次、第二次布匿战争是作战双方为争夺西部地中海霸权而进行的扩张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则是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通过布匿战争,罗马彻底击败迦太基,夺得西地中海的霸权。

  16世纪中期英国国教内部的改革运动。因主张清除英国国教会内残留的天主教旧制和繁文缛节,提倡勤俭清洁的简朴生活,故名。清教运动的发动者为卡特赖特,分为温和派与激进派。前者提倡从国教会内部改革,以实现净化教会为目的,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后者主张采用长老制,简化仪式,放弃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在政治上提倡共和制。清教运动对英国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通常指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有纳税义务的人构成的等级。与那些不纳税、享有封建特权的人构成的第一等级(僧侣)和第二等级(贵族)相对立。具体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小商贩、城市贫民和资产阶级等,占法国全国人口的95%以上。均属被统治阶级,负担国家的各种赋税和封建义务,没有任何权利。13O2年出席国王腓力四世召开的第一次三级会议,但出席的代表是富有者,即后来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在第三等级中经济上最富有,政治上最成熟,居于领导地位。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资产阶级领导的第三等级已成为反封建的主力军。

  拿破仑一世对英国实行的战争封锁体系。拿破仑在特拉发加海战被迫放弃侵英计划后,转而对英实行经济封锁,以切断英国对反法同盟的经济支持,确保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为此,法国于1806—1807年先后颁布数条敕令,禁止同英国及属地进行贸易往来。大体系几乎囊括整个欧洲大陆。这一政策虽给英国造成了严重困难,但英国实施的反封锁亦给法国和大陆各国造成难以处理的后果。随着法军军事优势的丧失,大体系于1812年后逐步瓦解

  在两千余年封建历史中,“农本商末”观念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主调,由此形成“重农抑商”政治方针是古代统治者惯行的基本治国之策。自战国时形成“奖耕战”、“抑商贾”政策始,秦汉后“重农抑商”、“崇本抑末”渐成国策,到宋元“专卖”法乃至明清“海禁”,均是重农抑商政策之表现。“重农抑商”、“农本商末”政策深深制约和影响中国历史。

  “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具体表现 法律的内容必然为经济形态所决定,当“农本商末”观念被统治者信奉以后,作为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体现的抑商之法应运而生。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李悝变法、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

  (一)代表人物与主张。(1)19世纪70—90年代,随着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出现了反映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早期维新思想。他们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其代表性著作分别为《锼园文录外编》《筹洋刍议》《适可斋纪言纪行》《盛世危言》。他们的思想主张并不完全一致,但具有共同的政治倾向。他们主张向西方国家学习,要求实行某些政治经济的改革,希望使中国变成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

  (1)早期维新派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爱国思想。他们谴责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特别是对其中规定的片面的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等条款,表示了极大的不满,认为这些规定给中国带来无穷祸害。

  (2)早期维新派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把中国逐步变成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都以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是造成中国贫弱的根本原因。从而主张中国不但应当讲求武备,加强国防,以抵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兵战”,而且必须全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

  (3)早期维新派具有一定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民主思想,主张革新政治,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马建忠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王韬介绍了西方国家“君主”“民主”“君民共主”三种政治制度,认为“君民共主”制度最善; 薛福成介绍了英国资产阶级议会中的两党制;郑观应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则明白准确地提出在中国实行议会制的主张。除上述改革主张外,早期维新思想家们还在教育、军事、外交等方面提出不少改革意见。

  (二)影响。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后的政治心态和要求。然而他们毕竟刚刚从封建营垒中转化而来,还难以摆脱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由于早期维新思想家们的宣传、呼吁,改革中国的要求逐渐形成为一股新的社会政治思潮,为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思想先导作用。

  启蒙运动开始于英国,逐渐扩展到法国、德国以及全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们反对上帝和宗教迷信、批判中世纪的经院哲学;经济上主张以自由放任对抗封建官僚机构的束缚,政治上以社会契约论否定王权神授,主张建立君主立体或民主共和政体,限制王权,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提倡法治,反对人治。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洛克、霍布斯等,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德国的席勒、歌德等。

  启蒙运动所反对的是封建专制主义,所追求的是自由平等。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宣传的带有辩证性因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解放思想并敢于否定一切腐朽事物的勇敢精神,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很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些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也为法国大革命和随同而来的欧洲革命高潮奠定了思想基础。

  (1)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启蒙思想家们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2)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推动了法国以及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原则得到普遍传播,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5)在启蒙运动中,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及其代表作,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

  (6)启蒙运动还陆续传播到世界别的地方,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全世界军民死亡6000多万人,消耗军费13000亿美元,物资损失42700亿美元。但是以反法西斯力量的胜利而告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人类文明,恢复了世界和平。

  (一)战争彻底地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引起了全球范围内政治力量的重大变化。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战败,英、法势力被削弱,欧洲尤其是西欧在国际事务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与欧洲地位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兴起。美国慢慢的变成了世界第一经济和军事强国,并在政治上把西欧、美洲和日本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苏联虽然在经济上逊于美国,但在军事和政治上十分强大,是战后唯一有力量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于是以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代替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旧的国际政治格局。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又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速发展的催化剂。 这一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运用国家的力量把资本主义经济纳入战时轨道, 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巨大发展,如对整个经济生活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 机制,国家军事订货的规模空前庞大,国家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大幅上升等,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迫切的军事需要,使交战各国倾全力去发展相应的制胜武器,从而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例如,的制造引发了一场能源革命;火箭技术的发展打开了人类进入太空的大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导致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一系列欧亚国家走上社会主道路创造了条件,战后社会主义超越一国范围而变成全球体系。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使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参加了这场正义战争,从而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亚非拉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加快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农业出产品种有哪些 农业出产品种有哪些
返回列表
下一篇:2023年国家公务员面试必备时政热词-农业篇